中国文明网主站 |   邮箱 | 搜索
 
  首页 |
|
聚焦承德 文明播报 宣传信息 文明创建 讲文明树新风
联盟联播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我们的节日
|
|
图文简报 重要活动
工作提示 主题活动
|
|
全民阅读 文明论坛
承德风采 地方传真
  首页 > 我们的节日
承德:让生态安葬成主流
来 源:    发表时间:2020-04-09

  文明祭扫,我们一直在提倡;生态安葬,也应被人类文明所追求。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推出特别策划“文明篇”、“生态篇”,以期得到大家的崇尚追求。

  清明节,种上一棵树,用一片绿意和舒展的生命,去完成对逝者的追思和祭奠。近日,记者通过采访调查发现,对于生态安葬的方式,我市目前还存在于意识接受阶段。在倡导选择网络祭扫、代理祭扫、家庭追思等方式缅怀逝者、祭奠先烈的同时,用树葬、花葬等生态环保的安葬方式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需要全社会大力倡导、全力推进,使得生态环保祭祀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让更多人选择以绿色低碳方式祭奠亲人,寄托思念。

种下怀念树 哀思更“清明”

  一锹土,种下的既是树苗,也是生态的希望;一桶水,浇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绿色的梦想。15年来,承德晚报党支部在苔山脚下种下一棵棵怀念树,经过多年的呵护树苗如今已渐渐成林,党员们敬畏历史、尊崇先烈、绿色生态祭奠的信念也随之根深蒂固。

  “你看,咱们的小树,是不是又长高了。”“现在不能去给它浇水、除草,等疫情过后,咱们一定要去看看它们……”2005年,承德晚报党支部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内种下了第一棵怀念树,自此开始,党员每年都会以植绿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至今已经延续了15年。

  往年,清明节来临之际,承德晚报党支部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会如约赶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捧一培土、浇一桶水、除去杂草……尽管春寒料峭,但是大家对植绿的热情丝毫不减,干劲十足,几个小时的时间往往转瞬而逝,而党员们互相协作,一丝不苟,亲手栽下的一棵棵新苗,大家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传递着绿色环保的理念。

  由于今年的清明节正处于疫情防控期,我市出台了清明祭扫相关规定,暂停各类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的祭扫服务,积极倡导更安全、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

  林木郁郁葱葱,环境清静幽雅,党员们用实际行动增添了一抹绿色,15年时间,幼小的树苗已经长成10米多高的大树了。

  “苍松翠柏慰英烈,缅怀先烈励后人。”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时节,缅怀故人、寄托哀思,文明祭祀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近年来,我市倡导文明祭扫新风,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植树献花、网络祭奠等文明方式祭奠逝者、寄托哀思,文明祭扫深入人心。人们观念的变化,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祭奠的方式,新兴祭扫方式正为传统习俗注入新的生命力。

  “用植树的方式缅怀先烈,既能把红色精神传承给子孙后代,又能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还能美化环境,让清明节过得清洁明亮,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植绿祭奠的队伍中来。”在这个缅怀前辈、继往开来的节日,移风易俗,革除鄙俗陋习,过一个绿色、文明、生态的清明节,理应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晚报党支部已深植文明生态理念,希望通过身体力行,倡导更多的人用生态环保的方式祭奠、缅怀故人,使生态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让哀思更加“清明”。

市民对生态安葬的接受程度不同

需要全社会大力倡导

  现如今,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在提及死亡时似乎也不再刻意回避,而对于身后如何安葬,市民也都有着各自的想法。连日来,记者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市民进行采访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生态安葬的接受程度不高,中青年两代人中认同并推崇推广的更多一些。

  “中国人有句老话,就是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身后事还是按照传统方式安葬在墓地,葬礼可以尽量简单,但是一定要入土为安。”谈及安葬方式这一话题,82岁的陈志老人直接道出了自己的想法,而提及是否选择生态安葬,老人表示所了解的并不多,只想和大多数人一样,按照传统的方式就好。而同行的另一位老人则表示:“生态安葬年轻人可能还能接受,上了年纪的还是算了。”

  记者在随机采访6位老人后发现,其中的5位都是直接且肯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即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安葬,另外一名老人表示安葬方式虽然并不重要,但自己还是会选择传统方式。“现在身边没有选择树葬或海葬的,要是这么做,家人也未必同意,而且我也担心,孩子要是这么做的话,肯定会被亲戚朋友指责为不孝,如果是这样,还是会选择传统墓地安葬。”

  随后,记者在对多名中年人进行采访,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对于生态安葬的接受程度,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虽然一些人还是会存有顾虑,但在意识上已经认识到生态安葬的环保理念,并能够接受生态安葬的方式,甚至有部分人表示会选择生态安葬这一方式。

  43岁的李先生特别爱看电影,在一些影片中,人们将逝者的骨灰埋在树下,或是播撒在海中的画面,令他印象深刻。“他们将骨灰用环保的骨灰盒种植在一棵树下,附近长满了树木花草,墓地和自然融为一体,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风景,人们既有了最终的归宿,又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多好。”李先生说,这样的方式很好,他和妻子也探讨过,觉得这也是他们将来的一个选择。“我也会和孩子说,在我去世后,希望他能把我的骨灰播撒在附近的山林里,清明节的时候,到山前放束鲜花,或者在山间种棵绿树,让我安详地‘躺’在一片绿色之中。”

  采访中,和李先生一样,其他几位市民表示可以接受生态安葬,也都是出于环保考虑。“现在大家虽然越来越注重环保,进行遗体火化,但是骨灰最终放入墓地还是大众最多的选择,这样一来,大片的土地被用来当成墓地,会造成一种资源的浪费。”他们希望社会可以更多地推广生态安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高效地利用生态资源。

  “一辈子活得精彩,尽量少留些遗憾就好,死后就没必要想着如何祭奠自己,生态安葬方式挺好的。”“现在墓地这么贵,没必要再给家人增加负担,而且活着的时候我们享受了那么多的社会资源,离开后也就不要再占用土地了。”……通过对多位80后、90后、00后的采访,记者发现,年轻一代更注重人生的过程,至于去世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安葬,则看得十分淡然,对于生态安葬也比较能接受。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虽然人们的对生态安葬的接受程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真正落实并实施生态安葬的,似乎寥寥无几,记者也从市民政局得到了这一证实。据我市民政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我市也在积极推行生态安葬的工作,但是目前还没有太大的起色,骨灰安放还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树葬、花葬、壁葬或者海葬,基本没有。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且殡葬方式的选择权,主要还是掌握在逝者亲属的手上,如果他们的思想不能达成一致,那也很难落实。

  对此,一名专业人士表示,殡葬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之前争议很大的土葬改火化,杭州从1985年开始全面推行,在经过20年的努力后,才在全市域实现100%。所以生态安葬还是要加强宣传来引导公众,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才能使大家慢慢接受。

  有这样的一组数据,表明了生态安葬的推广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但还有一段路要走。目前我国火葬区覆盖的国土面积占到总面积的52.4%,全国每年有近50%的逝者实行了火葬,大中城市火化率多在90%以上。在火葬区,全面推行骨灰集中规范安葬,辽宁、湖北、江苏等地开展乡镇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引导骨灰由“入土”向“入室”、“上墙”转变,选择树葬、花葬、深埋、骨灰海撒等生态节地安葬方式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北京、天津等地出台了骨灰立体葬、节地葬奖补办法,到2020年,全国火葬区的骨灰格位存放、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将达到50%以上。(承德晚报)

主题活动 更多>>
承德道德典型2.jpg
1.jpg
首页.jpg
文明网链接.jpg
图文简报
W020141217552628532025.jpg
2014第12期
W020141217552628532025.jpg
2014第11期
W020141217552628532025.jpg
2014第10期
简报9期.jpg
2014第9期
文明博客
    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心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
·随手拍“教师节”活动开始了
·[原创评论]文明与旅游同行
·[微评公益广告]放飞中国梦
·[微评公益广告]粮食 命根子
·[微评公益广告]中国梦我的梦
·[微评公益广告]代代中国梦
·学习雷锋好榜样 为实现中国梦而
县区传真
双桥区 双滦区 营子区
承德县 平泉县 宽城县
隆化县 滦平县 兴隆县
丰宁县 围场县
  中国文明网联盟
 
 
承德市文明办   主办
冀 ICP 备 09015354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