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主站 |   邮箱 | 搜索
 
  首页 |
|
聚焦承德 文明播报 宣传信息 文明创建 讲文明树新风
联盟联播 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我们的节日
|
|
图文简报 重要活动
工作提示 主题活动
|
|
全民阅读 文明论坛
承德风采 地方传真
  首页 > 工作提示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思考
来 源:《精神文明导刊》,2023年第7期    发表时间:2023-06-29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思考

——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田晓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更需要精神文明的佑驾导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为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建设内容、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实现路径上绘就了清晰的实践地图。结合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厘清三者关系,提高工作认识,锚定目标,统筹推进,才能切实增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精神文明建设的要往钩沉

  钩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精要,廓清渊源,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不断发挥精神文明文化驱动之力量。

  1981年6月,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从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第一次被写进党章。同年12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把精神文明建设写进宪法。这两个“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强调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

  1986年4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次被纳入国民经济和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自此,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进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安排。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该《决议》,是党内第一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强调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精神文明建设的三维架构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利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这段论述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恒久性和时代性。进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日益清晰。

  从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出发,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简要辨析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逻辑关系,不难看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三维架构体系。三者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体系的实践理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互动逻辑。具体讲,文明培育是方向,是目标维度,更核心更基础;文明创建是内容维度,包括“五大创建”指标体系,更标准更靶向;文明实践是实践维度,是载体和路径,更恒久更深入。换言之,文明培育是基础,文明创建是标准,文明实践是保障。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在此,总书记用大段文字系统阐述和强调了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的具体要求和实践遵循。

  如果把文明培育作为信仰植入的“育种”,那么围绕道德模范典型的选树、公共文明的引导、文明素养的提升,就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培育;如果把文明实践视作信仰的“播种”,那么围绕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壮大志愿服务事业,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便是文明培育的种植和行为实践;如果把文明创建当做“种苗”养护、耕作并推广成果,那么围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化开展,就是文明培育过程的载体和成效。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已清晰显露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价值体系和建设机制的三维格局。如果把文明培育比作“帆”,文明创建就是“风”,文明实践则是“浪”。精神文明建设这条大船,正是在“风”“帆”“浪”的合力作用下逐浪前行,见证着时代与文化的回响,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基于文明培育的文明实践与文明创建的逻辑认识

  文明培育说到底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他强调,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让我们进一步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下的奋斗使命。

  调研发现,基层文明办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现状,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往往是两个团队,创建(文)硬指标似乎比实践活动更具牵引力,因此在基层,创建人力配备、资金投入、时间付出,往往比文明实践力度要大、要强、要实。基层干部缘于这种困惑也有委屈,在分身乏术的现实困境下,颇感厘清基于文明培育目标下的文明实践与文明创建关系,十分必要。

  (一)“软”和“硬”的关系。文明实践是内化于心的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行为实践。通过志愿服务示范引领,主题实践活动践行,浸润百姓日常生活方式,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文化使命,重在主观世界的“柔性”化育过程。文明创建更多体现的是外化于形的文明成果,通过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评选和公共文化设施普惠建设的显性成效,来体现文明培育成果。既有主观世界的提升,也有客观世界的改造。比如,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关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等环境指标和“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既有文明精神的人文环境营造培育,更有文明培育的刚性目标要求,基层视其为“硬核”。

  (二)“标”与“本”的关系。加强文明培育,注重文明实践,巩固文明创建。如果把文明创建作为“标”,那文明实践就是“本”。因为思想和灵魂的塑造更为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如果把文明创建理解为文明培育的系列工程,文明实践就是文明培育化育人心过程的精神力量,是文明培育和文明创建的基础工程。

  (三)“花”与“果”的关系。文明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志愿服务,通过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让城市乡村遍开文明培育之“花”。文明创建的持续推进,已成为“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让各行各业结满文明培育之“果”。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之于文明培育的“花”“果”因缘,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与时代同行。

  (四)“远”和“近”的关系。文明实践已纳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党和国家相关法规及战略发展规划。作为文明培育的战略路径,文明实践永远在路上。依循历年文明创建轨迹,每三年为一个创建周期。如果把文明创建作为阶段性目标,那么基于文明培育的核心目标,文明实践更体现在“长”“常”致远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献的信念理想。”

  (五)“能”和“势”的关系。如果把文明创建作为推动文明培育的动能策略,文明实践则通过科学理论传播的大众平台、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在文明培育过程中发挥着势能引擎作用,是发动机和加速器,它能更好地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实践新理念,不断推动文明创建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新时代文明实践日益显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机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组织动员优势。

  小结:以文明培育为统领,以文明实践为引擎,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三者彼此呼应,双向互动,融会贯通,统筹推动最终以文明培育的价值引领,筑牢精神之基;以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以深化创建的持续推进,提升文明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由试点探索转为全面展开之际,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奋斗者们当展翅振翼、抖擞精神,深刻领会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悉心悟透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方略和工作要求,做到倾力统筹、知行合一,并行不悖、驰而不疲。

  

主题活动 更多>>
9999.jpg
cc8cb06cac9ab16260062f742bc6608.jpg
帮提升文明素质.jpg
banner_02.jpg
图文简报
W020141217552628532025.jpg
2014第12期
W020141217552628532025.jpg
2014第11期
W020141217552628532025.jpg
2014第10期
简报9期.jpg
2014第9期
文明博客
    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心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
·随手拍“教师节”活动开始了
·[原创评论]文明与旅游同行
·[微评公益广告]放飞中国梦
·[微评公益广告]粮食 命根子
·[微评公益广告]中国梦我的梦
·[微评公益广告]代代中国梦
·学习雷锋好榜样 为实现中国梦而
县区传真
双桥区 双滦区 营子区
承德县 平泉县 宽城县
隆化县 滦平县 兴隆县
丰宁县 围场县
  中国文明网联盟
 
 
承德市文明办   主办
冀 ICP 备 09015354 号